12月7日,教育部公布了第八屆直屬高校精準幫扶典型項目推選結果,我校報送的《“3+N”陪伴成長育人工程—看大涼山蝶變的教育力量》從53所直屬高校申報的80個項目中脫穎而出,獲評“精準幫扶典型項目”,這也是我校連續兩年獲評典型項目。我校與電子科技大學、四川大學等九所高校聯合申報的《探索區域組團幫扶新模式,助推消費幫扶再上新臺階》項目同時獲評“組團式幫扶典型項目”。
涼山州,曾是全國集中連片深度貧困地區之一,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深情牽掛、始終惦記的地方之一,習近平總書記在涼山視察時指出,“最重要的,教育必須跟上,決不能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。”自2017年起,學校黨委聚焦教育扶貧最關鍵的彝族兒童教育問題,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,發揮西部商學院在職學生特點和校友企業資源優勢,創新啟動了一套精準扶貧方案—“3+N”陪伴成長計劃,每3個師生校友或家庭組成1個單元,“組團式”結對N個美姑彝族兒童,幫扶周期從幼兒園一直到大學,不間斷給予關懷,持續給孩子們物質支持和精神陪伴,智志雙扶。
6年的堅守幫扶,“3+N”陪伴成長育人工程幫扶團隊規模從幾十人發展到超千人,組織集中進山探訪十余次,自發陪伴次數無法估量,捐贈愛心物資金額達317萬余元(未含非固定捐贈),累計幫扶217個彝族孩子,其中20多個是單親或孤兒。6年的成長陪伴,參與項目的彝族孩子們有了安全感,更有了幸福感,有了寬敞的教室,更有了明亮的心靈。身心健康得到有效改善,眼界認知明顯拓寬,學習的內生動力顯著提高,100%結對孩子都改變了不良衛生習慣,80%的孩子成績有了顯著提升,輟學率為零。6年的凝練蝶變,通過智力幫扶、親情幫扶、文化幫扶,項目已發展成為全面多元的“3+N”育人工程——建立了1個雙效實踐育人基地,形成了1個常態持續幫扶模式,打造了1個精準幫扶育人品牌,創新了N個多維度幫扶舉措,為補齊民族地區基礎教育短板提供了新模式、新思路。項目受到社會廣泛關注與肯定,得到新華社、人民網、央視網等眾多主流媒體的多次報道。
征途回望千山遠,前路放眼萬木春。希望的陽光已經照進大涼山深處,培養一名學生成才、帶動一個家庭幸福、影響一個民族進步的美好愿景正在一步步變為實景。學校將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,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,充分發揮學校學科優勢與人才優勢,執“育人”之筆助力繪就大涼山鄉村振興絢麗新畫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