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8日,“2025年綠色金融與環境、社會和公司治理(ESG)國際學術會議”在西南財經大學柳林校區成功舉辦。會議由西南財經大學主辦。國際金融學術期刊《國際金融評論》(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e)、《金融評論》(The Review of Finance)及《實證金融學雜志》(Journal of Empirical Finance)給予學術支持。來自清華大學、中國人民大學、復旦大學、廈門大學、香港大學、香港中文大學,俄亥俄州立大學、麥考瑞大學、布法羅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學者齊聚一堂,共同探討綠色金融與ESG領域最新研究成果和發展趨勢,推動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深度融合,助力全球經濟高質量增長。

學校黨委常委、副校長王擎教授致歡迎辭。他表示,學校積極探索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高等財經教育創新發展之路,持續推進“新財經”戰略升級,加強學科交叉融合,特別是在金融科技和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取得顯著成果。綠色金融作為推動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,正在改變全球金融市場格局。ESG理念將企業環境責任、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水平提升至與財務績效同等重要的地位,成為衡量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關鍵指標。希望與會者能夠通過這次會議加深對綠色金融和ESG領域理解,挖掘跨學科合作機遇,共同推動全球綠色金融和ESG實踐發展,期待各機構建立更緊密合作關系,共同應對全球可持續發展挑戰。

俄亥俄州立大學侯恪惟教授發表主題演講。他在報告中深入探討了全球公司債券回報率的決定因素,分析如何有效預測債券回報,系統比較不同的資產定價模型。研究結果表明,股權相關指標(如債務-股權利差、過去股票回報等)在預測債券回報方面表現最優,進一步印證了股權市場與債券市場之間的緊密聯動。

金融學院、中國金融研究院院長羅榮華主持開幕式。會議分論壇分別由中國人民大學高昊宇、方意,復旦大學戰昕彤,南開大學賀佳,四川大學鄧國營,西南財經大學董青馬,安徽大學徐亞平,香港大學湯勇軍等專家學者主持。與會專家學者圍繞ESG基金選擇、氣候政策與股票回報、綠色債券實效、供應鏈綠色管理、智能驅動與ESG表現、綠色金融標準與企業創新等主題進行深入探討,通過多維度多視角學術交流,為綠色金融與ESG領域理論與實踐提供創新思路和解決方案。